real wage growth uk


如果 空头(多头)进入 阻力支撑)区,但 市场 盘整,没有 逆转,则 平仓


    《21世纪》:为什么CPI和非食品CPI增幅相差较大?  明明:这很重要一点是因为今年 食品价格呈下降趋势,主要是 猪肉价格下降。


  在中国的CPI统计里,猪肉的权重占比是比较高的。


  但是,在过去的一两年,猪肉价格是比较高的,因为中国猪肉生产有一个“猪周期”,猪肉从出生到生产到消费有一个过程,所以供需的 波动导致猪肉出现一些周期性的特征。


    过去两年,猪肉产量下降导致整体猪价上涨较快,最高的时候猪价达到40元至50元。


  而今年猪价只有十几元至20元。


  因此,今年随着猪肉生产、猪肉供给的提升,再叠加去年的高基数的作用, 总体而言,以猪肉代表的食品价格实际上对于总体的CPI起到下拉的作用,最后的结果就是体现出总体的CPI比非食品的CPI反而要低的特点。


    发达经济体 货币政策陷入“ 流动性陷阱”  《21世纪》: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 阶段性推升我国PPI,但初步性通胀风险总体可控,并强调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 空间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这一表述呢?  明明:既然我们要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那么必然有些 国家是不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不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主要就是以 日本和欧洲为主的发达经济体。


  在过去10年里,全球宏观经济是一个低通胀、低 利率的特征,所以很多国家像日本和欧洲都进入了零利率和负利率的一个宏观环境。


    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一个工具就是调整利率的水平,如果利率已经到0甚至到负,那么就没有再往下调控的空间。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他们的货币政策其实是比较纠结的,陷入了一个流动性陷阱,没有办法再进一步的刺激经济。


    相对来说,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空间还是比较充足。


  特别是在去年面对疫情,我们的货币政策总体积极响应,但同时更多的是关注结构性的问题,没有做大水漫灌。


  所以,我们现在的 名义利率和货币政策空间相对其他国家,如日本和欧洲,是更充分的。


  我们现在的短期的名义利率在2%左右,中长期的名义利率,如10年国债还在3%以上的水平。


  即便未来我们面对一些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我们也有足够的货币政策空间进行应对和反应。


    人民币汇率维持相对强势地位但不会持续升值  中国经济时报:人民币汇率是否会就此一路上行?  连平:自2017年至202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曾有过多次较大幅度的双向波动,运行区间在6.0—7.2。


  影响这一时期汇率区间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包括 中美经济增长水平差异、国际收支状况、中美 利差、中美博弈趋势以及 美元指数走势等。


  其中中美博弈态势一度决定了汇率区间方向性波动及其幅度。


  随着 美国新政府上台,中美在经贸领域的博弈相对缓和,对汇率的影响趋于淡化,而中美经济增长水平差异、国际收支状况以及中美利差变化等经济层面的影响则加大。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将保持中高速水平、国际收支仍将出现双顺差、中国利率水平仍将高于美国等一系列因素,决定了人民币汇率仍维持相对强势地位。


  但一系列因素或变量仍 有可能推动美元阶段性升值和人民币阶段性贬值,从而形成双向波动的格局,人民币汇率难以走出一马平川的升值态势。


    美国新政府正在筹划和推动新一轮财政刺激 计划,计划近期推出6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


  尽管这一计划落实会有一系列困难,但对美国经济未来的乐观预期和部分举措落地之后带来的实际效应,有可能成为美元阶段性 走强的动力之一。


    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并在高位波动,美国通胀水平明显上升。


  通常美国货币政策在应对物价上涨方面会有一个滞后期,但货币政策收紧迟早会来。


  尽管美联储近期并没明确表态加息,但已经显现出对未来通胀发展的些许担忧。


  2021年下半年,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将卷土重来,甚至会一波强于一波,年底和明年初将会显现出加息的政策窗口。


  近一年来,中美利差已持续收窄。


  2020年11月20日,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到达2.48%顶点;截至2021年5月28日已降至1.4%。


  一旦美国加息,而我国大概率不会迅速跟进,中美利差就会进一步收窄,甚至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反向利差。


  中美之间利差格局的变化及伴随而来的美元流动性收紧,必将给美元走强带来不小的推动。


    由于欧元在美元指数构成中约占到60%的重要比重,通常欧元的变化会对美元指数产生不小的影响。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美国经济的多方面表现将优于欧元区,后者的经济复苏和疫情改善程度则弱于美国,从而可能形成阶段性由于欧元走弱带来美元指数走强。


    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大宗商品价格将在高位波动,之后趋稳并有可能逐步下行,从而有利于减缓美元贬值压力。


  迄今为止,美元和美国国债市场仍是全球重要的避险港湾。


  全球地缘政治等因素带来的风险会造成国际避险资金青睐美元债券,从而阶段性推高美元需求。


  BrianSack将近二十年前 担任美联储理事会货币和金融市场分析主管的时候,与同事主张用 前瞻性通胀预期 指标来帮助指引政策。


  现在担任对冲基金DEShaw&Co.全球经济 董事的Sack称,若 5年/5年远期 盈亏平衡通胀率进一步上升,对美联储而言将是个问题。


  这项指标会 滤掉影响消费者价格的短期噪音,上月一度达到2.59%的七年高点,意味着在 2026-2030年,被美联储作为 目标的价格指数平均年涨幅料超过2%。


  也就是说,在投资者看来,美联储实际上正在实现2%的平均通胀目标。